揭穿茶包迷思:茶包內的茶葉品質到底好不好?

還記得兒時家中泡茶的繁瑣步驟嗎?先煮水、溫壺再泡茶,結束後還要再清潔整理茶具,如果沒有充裕的時間,這些都是奢侈的儀式感!而茶包的出現,不需要繁複的工具,也不需要特殊的技巧,是一種結合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趨勢,這讓泡茶更家平易近人。只需將茶包放入杯中,加入熱水,一杯好茶隨即完成,不僅簡單又快速,還讓每一杯都是在生活中短暫的寧靜時光。

你是否和我一樣,經常聽到人家說茶包只有碎茶,用的茶葉品質並不好,因此真正在泡茶的人都不會泡茶包?茶包用熱水泡會產生出對身體有害的物質?然而這些質疑是不是真的呢?和小編從不同角度與觀點來一一破解茶包常見的迷思吧!

茶包的起源

茶包其實是一個無意中偶然的發明,1908年時美國茶葉進口商Thomas Sullivan為了推廣茶葉,將鬆散的茶業裝進絲質的袋中,方便向客戶展出樣品,而客戶收到樣品之後卻誤認為要將茶葉連同絲袋一起泡到茶壺中,因而意外發現不僅省去過濾茶葉的繁瑣手續,而且在清潔上相當容易。

也因為這偶然的插曲,開啟了茶包的新商機,並經歷了幾次針對形狀與材質的改良,像是熱水浸潤材質時所產生的味道,或是如何讓茶湯的風味更加容易釋出等。為的就是能讓茶葉能在茶包的形式中,開發出更好的設計去獲得最佳的體驗效果。

茶包內的茶葉品質才是重點

首先,在了解茶葉品質之前要先知道以台灣茶來說,茶包內的茶葉有分兩種型態,一種是「原葉」,另一種則為「碎葉」。

原葉茶包

保留完整茶葉形狀,並可依茶葉品種分為大葉茶、小葉茶。茶湯釋出速度會比較慢,並且可以重覆沖泡。

碎葉茶包

碎葉的形式有兩種方式產生,第一種是製茶的過程中,經過殺青、揉捻和烘焙等步驟,將茶葉含水量降低並塑型,在過程中葉片會互相碰撞摩擦而形成細小的碎葉。第二種是直接使用茶葉原料進行CTC的加工,碎葉的型態因為增加了葉片與水的接觸面積,茶湯釋出速度快,所以更適合冷泡。

茶包並不是為了利用碎茶葉而發明

原本在國外機械化生產茶包時,發現完整的茶葉不管任何形狀,都很難有效率的裝入茶袋中,所以CTC加工過程中,Crush−壓碎、Tear−撕裂、Curl−揉卷的這項技術,很快被廣泛應用在生產碎茶葉,不僅更方便填裝,還增加茶葉內容物的浸出。

茶包內的茶葉品質取決於茶葉的原料

茶葉的品質並不完全取決於其是否為碎茶,真正的關鍵在於起初選擇的茶葉原料。碎茶之所以存在,主要是因其大的接觸面,能迅速釋放茶湯的風味。所以,【茶包中的茶葉品質必定較差】完全是偏見。只要是由優良的茶廠選材,再經過專業的烘焙程序製成的茶葉,哪怕是隨處可見的茶包,都能帶來一段高品質的品茶時光。

茶包的材質與形狀

想要方便泡茶,除了注重茶葉的品質,茶包的材質選擇與沖泡方式,其實也是要特別留意的地方,市面上的茶包材質、種類五花八門,例如棉、紙、不織布、玉米纖維,甚至還有塑膠製品。

而在外觀上,從四方形、圓形、三角形到各種獨特設計都有,面對這些多樣的選項,許多人開始質疑,這些茶包材質的安全性如何?會對健康造成傷害嗎?因此,在選購前,針對需求去加以瞭解才能喝得安心!

茶包有哪些材質?

紙、棉質茶包

傳統的茶包材質,來源天然易分解。要注意的地方是,添加漂白劑、添加濕強劑或環氧氯丙烷(增加在水中有更好的過濾性),以及在產品設計上,有些業者會使用訂書針和標籤油墨,在沖泡過程中必須避免浸入熱水中。

不織布茶包−PP

材質主要分為天然纖維、人造纖維,高壓或黏合生產的高分子材料能耐高溫,生產時不需要添加塑化劑、濕強劑。要注意的地方是,添加漂白劑或是螢光劑。

尼龍茶包−PA

穩定性高,不易引起脆性破裂,韌性強。要注意的地方是,長期使用耐熱溫度不高,沖泡時間過長或超過80℃,較有可能釋出有害物質。

PET材質茶包

台灣市面上應用較廣泛的材質,理論上不需使用塑化劑,耐熱、高韌性。要注意的地方是,曾經有調查發現,PET瓶裝水發現有微量塑化劑,因不建議長時間高溫沖泡,避免直接用沸騰的熱水,大約使用90度的水沖泡即可。

玉米纖維茶包−PLA

是現在最為推廣的材質之一,材質主要穀物中取得,是一種合成纖維,能經微生物作用分解,燃燒時不散發毒氣,不易造成汙染。要注意的地方是,透過不同穀物與生產方式,所產生的耐熱程度會有所不同。

常見的茶包形狀

平面式茶包

茶葉的舒展空間較小,適合碎葉型態的茶葉。

三角立體茶包

茶葉的舒展空間較大,適合原葉型態的茶葉。

不管茶包使用何種材質,最重要的是其是否具有良好的韌性、能否承受高溫沖泡、浸泡時是否能迅速被潤濕、茶末是否會漏出,以及是否有異常的味道。另外,任何材質的茶包在沖泡時,建議時間不要超過3到5分鐘,完成後應即時取出茶包,除了確保口感才能喝得更安心。

小編有話想說

茶包的品質不好來自於刻板印象

茶包中的茶葉品質,並不單純由其形式—原葉或碎葉—來定義,而是基於製茶廠的原材料選擇及烘焙工藝。現今,認為茶包茶質較差是一種陳舊觀念。只要是來自有口碑的製茶廠和商家,茶包裡同樣能夠提供上好品質的味蕾體驗。選擇使用茶包,不僅是追求簡便,更是希望在忙碌的日常中,也能品味那一刻的好茶。

闆娘最推薦的茶在這邊~

茶療師LING
茶療師LING

您好,我是茶療師LING,La Chummy樂茶米品牌主理人,從小在茶行長大,喝茶經歷超過三十年,學習茶相關知識至少二十年。 在這邊分享關於台灣茶、手搖飲、創業、身心靈等相關知識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,歡迎轉貼分享。
引用時請標註來源,給予作者基本的尊重,感謝。

歡迎加入樂茶米鐵粉社群
幫你找到喜歡的茶~

1.獲得"通關密語"拿鐵粉專屬好禮
2.手把手教妳各種茶葉沖煮知識
3.分享各種茶食譜與特調做法給大家
4.跟同好們一起交流茶的知識
5.第一手的茶葉優惠資訊
6.不定期會有超優惠的茶具團購

不用買茶也可以加入成為鐵粉
歡迎一起來喝茶~